最強解讀:關于“全面注冊制”的六個觀點
- 分類:趨勢洞見
- 作者:盛景新經濟
- 來源:盛景新經濟
- 發布時間:2023-02-10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吹響了全面注冊制的號角。
消息一出引發創投行業和資本市場廣泛關注,一場牽動中國資本市場全局的改革大幕徐徐拉開?!叭孀灾啤庇绊憥缀??企業、投資機構、個人如何抓住改革紅利?
最強解讀:關于“全面注冊制”的六個觀點
【概要描述】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吹響了全面注冊制的號角。
消息一出引發創投行業和資本市場廣泛關注,一場牽動中國資本市場全局的改革大幕徐徐拉開?!叭孀灾啤庇绊憥缀??企業、投資機構、個人如何抓住改革紅利?
- 分類:趨勢洞見
- 作者:盛景新經濟
- 來源:盛景新經濟
- 發布時間:2023-02-10
- 訪問量:0
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吹響了全面注冊制的號角。
消息一出引發創投行業和資本市場廣泛關注,一場牽動中國資本市場全局的改革大幕徐徐拉開。“全面注冊制”影響幾何?企業、投資機構、個人如何抓住改革紅利?
盛景嘉成管理130億+創投規模,母基金和直投基金涌現了214家上市公司,在盛景網聯董事長、盛景嘉成創始合伙人彭志強看來,全面注冊制將為創投行業和LP出資人帶來重大制度性利好,推動中國全面進入從房地產驅動轉向權益性資本市場驅動的新時代,同時,全面注冊制也對創投機構和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戰。
以下為精華觀點,enjoy~
第一,全面注冊制背后是中國將進入從房地產驅動轉向權益性資本市場驅動的新時代。
注冊制從2019年開始試點,經過3年的不斷推進和優化,目前啟動全面注冊制的時機已經成熟,資本市場可以更高質量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全面注冊制”推進的背景是中國房地產業正處于長期下行周期,中國財富人群的財富配置,將從房地產財富占比2/3逐步轉移到權益類資產占比達到2/3,這將是一次歷史性的重大變化。
全面注冊制,不僅僅是中國資本市場重大改革,也是中國宏觀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將從房地產驅動轉向權益性資本市場驅動的時代背景,將是中國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創新發展、建設創新強國的重大制度保障。
第二,全面注冊制對于創投行業尤其是對于LP出資人而言構成重大制度性利好。
創投行業尤其是其LP出資人,最大的痛苦在于退出制度的不可預測。
中國資本市場歷經多次IPO暫?;蚍啪?,行政性調控色彩頗為明顯,甚至多年來二級市場“談注冊制色變”,IPO速度稍一加快,二級市場就“先跌為敬”。
“全面注冊制”將根本性淡化發行環節行政性干預色彩,逐步將發行環節主導權交還市場,實現市場化主導的新格局。
全面注冊制將加速人民幣基金在資本市場退出效率,形成LP退出制度的可預期性,提升LP資金的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從而形成創投業更加良性的循環,最終推動更多民間資本投資創新創業,為創業企業注入活力。
第三,注冊制的終極決戰是“退市常態化”。
觀察美股市場的歷史退市情況,2017年多倫多大學克雷格·多伊奇教授在《金融經濟學》雜志發表的對美國股市退市制度研究文章中的數據顯示,從1975年至2012年的38年間,美國三大股市(NYSE、NASDAQ、AMEX)IPO總計為15922家,退市總計為17303家(含并購及主動退市),也就是說這38年間美股年均IPO公司數為419家,年均退市公司數為455家,退市公司數量大于IPO公司數。
最近十年來,美國股市新上市企業和退市企業數量基本平衡,因此,美國不存在上市排隊堰塞湖現象,企業上市、退市都非常市場化,簡單、高效。
除強監管強制退市外,美股每年有許多衰退期企業也因估值低迷而選擇主動退市,實現了美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美股亦有眾多企業退市重組后實現再上市,所以,美股企業是上市自由、退市自由、退市后再上市自由。
中國資本市場走向全面注冊制的挑戰之一是要紓解當前依然存在IPO堰塞湖。根據中國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官網最新數據統計,目前IPO信息披露在審企業共計865家,依然是近千家企業在排隊的現象。只有加快劣幣型企業退市,讓“殼”價值盡快趨于零,才能化解千軍萬馬搶著上市的氛圍與認知。
因此,中國A股亦應逐步形成:全面注冊制、企業上市與退市通道同樣順暢、上市與退市企業大致平衡的正向循環。
只有退市常態化,通過不斷過濾的市場評估機制,讓好公司留下來,劣公司被淘汰,才能達到優勝劣汰、新陳代謝的制度性目的,反之可能還會存在堰塞湖,或者事實上發行周期比較長,依然會影響或延緩好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快速發展。
第四,全面注冊制將對創投機構產生深遠影響,中國VC/PE行業將進入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隨著全面注冊制的落地,一二級市場的簡單套利機會越來越少,單純的Pre-IPO策略將難以為繼,上市不再意味著一定能賺錢。注冊制帶來的一二級市場倒掛將是一個長期結構性的問題。
全面注冊制下創投行業必將進行一場洗牌,要想獲得期望的良好收益,投資階段必須要更加前移(即真正“投早投小投科技”),而賦能階段必須要更加后移(即對上市公司持續增長進行長期有效賦能)。
全面注冊制下,Pre-IPO策略將只能成為補充性策略,二級市場公司估值中樞將持續下移,上市企業必須關注其企業價值的持續成長,“第二曲線創新”也將更為迫切,這迫使投資機構在企業上市后仍能提供長期專業賦能,而不是在上市后將股票“一賣走之”。
與此同時,早期項目尤其是科技創新項目風險高、不確定性強、周期長是普遍特點,如何化解這些挑戰?為此,專業投資機構的核心能力建設就變得尤為重要,事實證明,“撒種子”的早期投資策略并不成立。
因此,那些具備向前投資和向后賦能的專業投資機構才可能成為注冊制的贏家。
得益于此前十五年長期賦能能力建設的積累,擁有早期投資和長期賦能雙重能力的盛景嘉成創投,將借助全面注冊制的利好迎來發展的春天。
第五,偉大公司高成長紅利與退市公司高風險并存,“殼”價值漸趨于零,二級市場投資者投資邏輯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過去ST重組股受到很多投資者熱捧,但是在注冊制之下,上市容易,退市風險越來越大,“殼”價值非常小,日益趨近于零。
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不能再抱著投機的態度參與投資,必須深入研究行業、企業,選擇真正具備長期成長性的公司進行長期持有,才可能提高投資勝率。短期炒作、頻繁買賣的所謂傳統“炒股”邏輯難以為繼。
注冊制意味著更多企業更早更快地上市,過去上市公司普遍上市晚、上市后增長即放緩,如今,一批注冊制下上市的優秀企業上市更早更快、上市后依然能保持快速快速增長,對于眾多優秀企業,上市才是真正發展的起點。因此,優秀企業高成長的紅利將不再是一級市場的專屬,二級市場也有望分享優秀企業高成長的紅利。眾多知名科技公司的發展歷史表明,在公司創立的20年時間內,前10年其價值創造僅為4%,后10年創造了96%的價值。
當然,與此同時,更多更早更快上市的公司也可能會更快地出現“變臉”,二級市場“踩雷”的風險也在急劇提高。
因此,某種意義上,全面注冊制下的二級市場投資將出現越來越多一級市場投資特征,即專業性門檻越來越高,持股周期將顯著拉長,有效收益更多來自于企業的內在價值成長。
第六,于企業而言,不能實現持續高增長的企業不再適合上市。
對于已上市公司,全面注冊制并不是好消息,上市額度稀缺性帶來的溢價甚至是“保命符”正在快速消退。
已上市公司如果不能推進第二曲線創新,不能實現持續增長,很快就會發生市值跌落,最終實控人、投資人未必能賺到錢。同時,很多創業公司為了沖上市,鉚了一股子勁兒沖上市了,但可能最后也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企業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基于10年、20年的長周期可持續增長邏輯,才值得走向資本市場。否則就應該踏踏實實做一家賺錢的公司,或者賣給上市公司,這其實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全面注冊制來臨時,企業家、創業者反而應深刻思考:我的企業真的適合上市嗎?在五年十年之后,我的企業還能高增長嗎?還能值錢嗎?在退市常態化的全面注冊制下,上市未必是企業家和創業者正確的選擇。
上市機會應該留給那些能夠實現長期持續高增長、能夠實現第二第三曲線增長的優秀企業,長不大的“小老樹”確實沒有上市必要,即使上市了,也應該及時退市下來。
長期以來,盛景作為CIC產業孵化創新模式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以合作共享模式鏈接科學家、賦能者,共同幫助上市公司孵化新的創新企業,從而完成向第二曲線、甚至是第三曲線的跨越發展。在全面注冊制下,這將是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最大的剛需。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